一早,我們來到七股台灣鹽博物館,博物館的金字塔外型搭配白鹽的白色非常特別!
這裡還有很可愛的接駁車接載民眾到鹽山喔!(每人90)
台灣鹽博物館平日開放時間為AM9:00-PM17:00,假日到PM17:30
票價:全票130/學生110/4歲以上幼稚園兒童30
現在還有買全票送鹽博專屬鹽糖一份
館內禁止飲食,Garu看到照相機也禁止還叮嚀我們不能照相,其實是禁止使用閃光燈啦^^ 不過管理人員說沒關係喔~
博物館有三層樓,來看看鹽的故事吧!
台灣早期的鹽田風光,鹽田的工作大致分為過滷、收鹽和整地
早期,鹽的專賣利益是國家重要財源之一。但老百姓為生存常會與國爭利,常有偷鹽到黑市換米的情況,因此鹽田旁還有鹽兵站崗~
怎麼有一台小火車呢?以前台鹽與台糖一樣都是五分車,鹽鐵透過糖鐵與台鐵連接,鹽就可載到儲運站入倉或轉運到高雄港。
好久好久以前~~~早在神農氏時代,夙沙氏煮海為鹽揭開中國鹽業歷史。之後池鹽與井鹽相繼出現,鹽與國家財政大有關係,因此也有戰爭發生...
除了牆上展示早期各地居民採鹽的照片與文字外,還擺上生動的模型!
二樓有一區鹽博鹽旅館,入口寫著"我們一家都很鹹",是什麼呢?
花媽耶! 呵呵~ 是卡通"我們這一家"的花媽家客廳鹽雕,橘子柚子與花媽在看電視,老爸在浴室泡澡~
花媽的廚房
有趣的看板照,大家各就各位請現場工作人員幫忙拍照^O^
貼心的提供道具讓大家一直拍一直拍~
最好玩的還是眼鏡與學生帽了
二樓一角有鹽的妙用翻板可了解鹽與我們的密切關係~
二樓另一邊是鹹鹹的台灣區,可看到台灣338年來歷史縮影
日治時期的瓦盤鹽田是用擊碎的甕瓦碎片鋪在結晶池的土層上,瓦盤鹽田的排列較直線。
左邊這位婦女就是在鋪瓦片
現場還可以模擬鋪瓦片喔! (不是真的瓦啦~是木頭的很安全!)
挑鹽試試看,看誰挑得動? Garu加油!
哇!Pucca好厲害啊!
原來是保麗容呀
戰後台灣鹽田不斷廢曬,至民國70年代,鹽工已大多因應曬鹽機械化而離業,民國91年七股鹽場機械曬鹽終止,也結束338年曬鹽史。
這面牆很新奇喔! 想聽哪一張照片的故事就把耳朵靠過去聽,很有意思!
三樓的鹽與科學,可摸摸看鹽與糖的結晶有何不同~
鹽不僅是調味品,也是工業之母。鹼氯工業就是將濃食鹽水電解可得到氫氧化鈉、氯、氫,這些在工業上用途很廣。
像台塑就有自己的鹼氯工廠,製造出來的氯用來當作PVC單體原料,對鹽的化工有興趣可google一下^^
這樹上所掛的東西都與鹽有關~
若沒看到這邊還真忘了鹽在宗教上有驅邪、淨身的用途呢!
來認識世界的鹽,七股鹽山的鹽是從澳洲進口的喔!
波蘭維利其卡鹽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地下九層最深有327公尺
沒去過波蘭,現在走走模擬的礦坑步道也不錯呀^^
步道另一頭
博物館大致上走過一遍,來個兩題問與答吧!
回到一樓出口往販賣區,琳瑯滿目的鹽商品可慢慢逛~
Pucca只對冰棒有興趣= =
而大人對咖啡有興趣
兩杯拿鐵鹽咖啡,味道......很不習慣XD
博物館人潮不多,若是校外教學還有專人帶領活動會比較有趣,不過Pucca和Garu的校外教學不會到台南來,跟著爸媽走走看看,至少對鹽大開眼界了吧!
鹽博物館後面就是樂活村,我們去樂活村玩吧!